果老師碎念:巧控滑鼠2代不能邊用邊充電?我的媽!Apple 的「形式壓倒功能學」代表作
Share
果老師今天要來碎念一個多年來讓無數果粉、設計師、工程師,甚至是電競玩家都忍不住罵髒話的設計——Apple 巧控滑鼠(Magic Mouse)的充電孔。
對,就是那個位於巧控滑鼠屁屁底部的那個Lightning/USB-C 接孔。你一插上充電線,整隻滑鼠就得翻過來像烤乳豬一樣躺平,完全無法使用。果老師每次看到這個畫面,內心都會浮現一句話:
「你可以不尊重使用者體驗,但請你不要這麼明目張膽啊!」
🍎 Apple 設計團隊到底在想什麼?
首先要承認一點:Magic Mouse 是一款設計感極強的產品。極簡、光滑、全觸控表面,滑順到你會以為自己在撫摸一塊玻璃玉石。它沒有多餘的線條與按鍵,簡潔俐落是它的品牌符號。
那 Lightning 接孔為什麼不能設計在前面?據一些前 Apple 設計師暗示,「設計團隊希望維持滑鼠的對稱性與視覺一致性」,而側邊或前端的孔會破壞整體曲線與觸控邏輯。
這種邏輯就像是在說:「我們要一張椅子,但它不能有腿。」
美學至上,功能靠邊。這種哲學果老師稱它為:「形式壓倒功能學(Form over Functionism)」。
⚡ 為什麼這設計 當年 還過得去?
其實如果你用的是全新 Magic Mouse,你可能會對這屁屁孔設計寬容許多。因為——這電池續航真的太頂了。
- 充 2 - 3分鐘,可以用一天。
- 充飽電一次,官方說可以用一個月以上。
這就像一台油車,油箱開在車底雖然不合理,但你加一次油如果可以跑 1500 公里,那你會咬牙接受。
所以當電池還年輕力壯,充電位置的荒謬設計還能用「反正很少充」來合理化。
🧓 問題來了:電池會老。
這才是果老師今天碎念的重點。鋰電池是消耗品,會老化。
Magic Mouse 的電池是內建、不可更換設計(是的,蘋果又來了),隨著時間推移,它可能會從一個月續航變成一週,甚至三天。這時候「不能邊充邊用」的缺陷就變得極度惱人,尤其是你在剪片、開會或做簡報時突然斷電……
更殘酷的是:你得把滑鼠「趴著」才能充電,整個工作流程中斷。這不是什麼藝術設計,這是使用者經驗上的災難。
🧪 果老師實驗:10 年老滑鼠的驚人表現
不過果老師也要為 Magic Mouse 平反一點。本人目前仍在服役的一顆巧控滑鼠,是 2015 年的產品(沒錯,就是初代 Lightning 版本),現在每次充飽還能撐 3 週!
這到底怎麼辦到的?關鍵在於蘋果選用的高品質電芯與精準的電源管理晶片,再加上使用者平時有沒有做好「電池保健」──像是避免電量過度耗盡、不長時間空電擱著等等。
再說,Magic Mouse 本身續航力就夠強,一個月充一次電,十年下來也不過一百多次循環,跟每天都要充的 iPhone 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消耗模式(一般3C鋰電池可以充放500-1000次)。
所以當果老師告訴你:「我那隻用了十年的滑鼠,現在還能撐三週不用充電」——真的不是開玩笑。這正是這款常被批評設計不合理的滑鼠,最讓人驚艷、甚至值得讚賞的地方之一。
💬 結語:這不是滑鼠的錯,是哲學的選擇
Magic Mouse 的屁屁充電設計,是一個由極致設計主義推導出來的結果。但它並不是完全錯誤,一無可取。
那麼,如果魚與熊掌不能兼得,果老師問你會選哪一邊呢?設計美學為主,還是功能至上呢?